「盛药共创——创新药沙龙」成功举行,共同探讨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路径
9月26日,由亚盛医药、元禾控股及盛禾创新中心共同发起的“盛药共创——创新药沙龙”在苏州圆满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了苏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文蓉,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中心唐文熙教授,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军,薄荷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刘毓文,鼎扬医药董事长刘扬,元禾原点合伙人赵群,以及元禾控股直投部副总经理陈云飞出席现场,从行业新政、市场投资、医保准入等重要维度,共议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路径。
活动中,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博士主持了题为“破局——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圆桌讨论,来自政府、资方及企业的嘉宾就该话题针对创新药的发展未来展开了深入讨论。
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博士在致辞里指出,从药监局改革、国际接轨到18A香港科创板,再到医保局成立,中国医药政策接连出台,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定会遇到各种挑战,必然会有一定的调整与减速。每个行业都会经历低谷,在此期间最重要的是行业人员的沟通交流,同时要保持信心且始终坚持,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能够坚持的人。中国医药行业向上的整体方向不会改变,临床价值和市场需求是永恒的导向,是创新药行业能够破局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两个核心。
元禾控股直投部副总陈云飞先生在致辞中表明,投资界有恒心有耐力与愿意创新的企业坚定的站在一起。他强调,无论遇到顺境还是逆境,只要坚持实质创新,最终还是能够迎来阳光。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军以《IPO新政下资本市场路径的选择》为主题,分享了北交所IPO新政,并进一步分析了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及H股的定位及比较,为生物医药企业资本路径的选择提供了有用的建议。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中心唐文熙教授带来了《基于价值证据的创新药医保准入与趋势》主题报告,指出创新药准入中价值证据存在的挑战,并根据经验提供了三个相应的解决方案:一是价值维度还要继续通过学界以及临床合作不断的去开发一个科学的测量体系;二是引入医保真实世界数据的应用;三是建议药企要在早期研发中引入价值理念。
鼎扬医药董事长刘扬围绕《中国生物创新药支付、医保谈判与商业化底层逻辑》从新的角度谈创新医药支付。他指出新政对于未盈利Biotech企业而言,深刻改写了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的逻辑,商业化盈利成为核心目标,而商业化盈利最为关键的指标是医保支付价格与商业化效率。同时他提出,规范化指导下的传播将为创新药带来颠覆性效率,让快速商业化盈利与临床试验招募成为真实可能。
在圆桌讨论环节,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博士作为主持人,与苏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文蓉,薄荷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刘毓文,鼎扬医药董事长刘扬,元禾原点合伙人赵群,以及元禾控股直投部副总经理陈云飞,就“破局——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路径”一题展开深入讨论。
苏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文蓉指出,自国家医保局成立来,以谈判、集采、定期调整医保目录等多种形式,加大了对医药产业,尤其是创新药的支持力度。作为地方的市级医保部门,从职能的角度是对创新药企业加强指导、做好服务,推动创新药进国家医保目录。对纳入医保目录的地产创新药实施进行支付政策倾斜,推动多元创新支付方式、指导商保公司在“惠民保”产品中专设苏州创新药械目录。在采购渠道上建立了创新产品绿色通道,明确创新药械实行直接挂网。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后,要求医疗机构做到“有需必采”“应采尽采”。实施了国家谈判药品在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双通道”供应。
同时,生物医药产业是苏州的1号产业,医保局持续在上述方面服务好生物医药企业外,下一步,在“医保大数据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做些探索。医保有海量的就医、用药、检验、检查数据,如何将这些数据结合企业创新、市场需求,转化为产品、服务,各方可以一起合作。
薄荷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刘毓文表示无论是做投资人还是做企业,都要超前规划,考虑面对现实怎么生存。投资机构怎么要考虑怎么向投资人讲一个合理的故事,给到投资人合适的回报。她表示投资的节奏没有太变,还是聚焦投技术驱动型的项目,同时指出早期投资更主要是看人。今时今日做药已经是个成熟行业,法规情况、竞争格局、支付方式都与15年前完全不同。如今立项也好,组一个团队做公司也好,对于创始人的要求和创始人需要的能力也已发生改变,如果还是用过往的思路面对肯定很痛苦。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人,都保持学习,继续精进。
元禾原点合伙人赵群,以及元禾控股直投部副总经理陈云飞则从投资人角度出发,一致认为创新药的核心价值始终聚焦“创新”,随着时代与政策的不断变化,投资人要不断学习,一起共享信息共享知识,才能助力创新药行业持续且高质量发展。
鼎扬医药董事长刘扬也从企业的角度点明,生物医药是一个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绝对创新和全球化交易才能让产品价值最大化,价值越高才有望获得高回报,实现企业的高质量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