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索

活动回顾 | 助力中国创新药出海 — 全美知名投行创始人从买方角度看中国创新药“从战略到执行到定价”

发布时间:2025-10-17浏览人数:

导语

  10月15日,由盛禾创新中心主办的创新药行业战略交易主题分享会“从美国买方角度看中国创新药—从战略到执行到定价”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邀请美国知名投行Locust Walk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Geoff Meyerson先生从全球战略交易、全球资本市场出发,聚焦中国创新药 BD(商务拓展)与投融资核心议题,为中国创新药行业战略交易的推进与促成提供买方视角解读。近30家生物医药企业创始人,CEO及BD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通过资深大咖分享、现场深度研讨,搭建起高效的行业交流与资源对接平台。

嘉宾简介

杰夫·迈耶森 (Geoff Meyerson)

Locust Walk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Strategic Deal-making BD:

“跳出已知、拓展圈层”

  从Locust Walk 过往助力创新者完成的涵盖各阶段与规模的80余笔交易出发, Geoff 先生围绕BD的核心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讲解。 BD 不仅关乎资金,更在于帮助企业超越现有的资源圈层与人脉局限,以及如何在企业发展的早期主动布局合作机会。

  “Think beyond what you know and who you know, and it’s never too early to think about it.“

  成功的BD要实现有远见的交易与合作,关键在于寻找能带来增值效应的合作伙伴。它关注的不止是交易本身,而是合作方能带来的附加价值,以及如何通过战略性叙述最大化自身价值。正如Geoff先生所言,deal-making的核心在于: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并达成战略性交易,企业必须具备正确的商业规划、清晰的故事叙述以及合适的人脉连接。


  【Geoff发言】

  “To maximum your value and make strategic deal, you need right business plan, right story and right connections.”

  Locust Walk 最新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Q3中美两地的交易价值均较上季度上升,中国卖方单笔授权交易平均规模约达 29亿美元,较全球平均显著提升;同时全球交易重心进一步前移至早期阶段(Discovery/Pre‑clinical/Ph1),首付款普遍仅占总对价的 5%以内,更多价值由后端里程碑承载。

  对中国Biotech而言,这一趋势说明买方风险偏好正在回升,开始重新布局早期创新。同时,在美国市场,如果一个项目能够形成“US IP、US asset、US story”的完整叙事,更容易被美国投资者清晰“看见”,从而提升共鸣与资金吸引力。

  具备原创机制、早期数据扎实、但尚未进入临床的项目要主动用买方语言重构叙事清晰展示技术差异化、监管可行性及商业化节奏以期在全球市场实现突破。 中国Biotech企业应在科研硬实力的基础上增加资本可读性,才能在跨境合作及战略交易真正实现“Build & Grow”的长期价值。

  Locust Walk 董事总经理刘辰博士结合美国市场买方视角,剖析中美医药项目合作的差异化要点与关键注意事, 就目前中外交易中常面临的 “交易疲劳(deal fatigue)”、跨文化沟通障碍、中美交易逻辑差异等问题现场分享了与跨国制药企业(MNC)对接合作的实战技巧,为中国创新药资产 “出海” 提供了宝贵的理论经验与实操技巧分享。

QA环节

  会议后半段Q&A环节,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嘉宾围绕跨境交易与BD,结合自身企业发展思考向Geoff先生积极提问,双方展开了开放而深入的探讨。 Geoff先生与刘辰博士以丰富的一线经验回应嘉宾们的思考与疑问,提供了国际化视野的启发与视角,创始人们补充分享各自的创业经历与市场思考,为本次活动划上圆满句号。




  Locust Walk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全球性生命科学投资银行,业务涵盖买方和卖方的战略交易以及资本筹集,通过在公司层面、投资组合层面和资产层面的400多个项目,为300多个客户提供了服务,创造了超过100亿美元的交易价值。Locust Walk为多家生物制药公司提供战略咨询和交易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在低迷市场环境中寻找合适的交易机会。